“我爱挤地铁”,你要知道,我绝对不会脑袋一热就说出这句话,这可是从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地铁永远不是最优雅的出行方式,但它是效率最高的。这么说吧,我在某个时刻从起点出发,不管要倒多少趟地铁,只要自己的步行时间保持一致,总能在相同时刻到达目的地。多亏了地铁精准的运行时刻表,我可以准确地估计自己到达实验室的时间,以让自己打卡的时候不至于迟到。前一阵子在字节实习的时候,我就没有这个顾虑,因为那儿奉行弹性工作制,无需打卡。
弹性工作制的好处就是早上可以晚点去,但晚上可就说不好几点走了。到了晚上九点半以后,我的归家情绪就非常高涨,因为再不走,恐怕我就会在北京西站的地铁站台下度过一个良宵(不过组里的正式员工是越到晚上,越使劲儿干活)。从公司到家差不多一个半小时,不过还好,深夜地铁的座位总是坐不满,漫长的通勤让我有足够的时间来发呆。晚上十一点,回到家,什么事儿都不想干,只想上床睡觉。如果让我描绘在字节实习的画面,大概有三分之一都留给了地铁:国家图书馆站的换乘距离、晚上北京西站迟迟未能始发的列车、深夜和我一起疲惫的人群……
实习结束以后,每天坐地铁从家来回实验室便显得友好了一些。上下班的时间提早,让我感受到了北京早晚高峰的威力。我忘不掉高中时在早上八点被乘务员推上菜市口站地铁车厢的恐惧,所以每天早上我总避开四号线而去坐九号线。不过去实验室的第一周时,我抽出两天,分别体验了乘坐四号线和五号线到实验室的路线。这个行为应当说是十分勇敢,因为四号线和五号线是臭名昭著的人多。让我备受震撼的是晚高峰时在惠新西街南口站,从十号线换乘到五号线的人群浩浩荡荡,如同乌云压境,我从来没有见过地铁站里有那么多的人;在人群之间缓慢地前进,这是一种不同于在菜市口站地铁车厢里与人紧密贴合的震撼;而当我到了五号线站台时,大多数的人都走向了开往天通苑方向的列车。
小时候,北京的一号线和二号线的站台还没有玻璃护栏,两块钱就能随便坐。我非常珍惜为数不多坐地铁的机会,觉得列车在地下穿梭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当然,我也喜欢闻从地铁口传来的空调气味。对地铁的新鲜劲儿过去以后,我也就开始不爱坐地铁了,因为地铁里的人总是很多,给我一种无形的压力;更重要的是,从地铁的窗户往外望不到景儿。公交是能坐就坐,即使它堵车。高中时,家旁边新增了一个广安门内地铁站。就算这样,我上学的路上也基本是能骑车就骑车,除非天气恶劣。到了大学,大二一年我住在沙河校区。每次从家返校,只能选择坐地铁,那是一段长途旅行,不过好在十三号线和昌平线是城铁,外面的景色很美。身边同学说晚高峰的昌平线是一场灾难,我从来都没让自己体验过,而是选择坐学校的班车到西土城校区,再坐公交车沿着拥堵的二环路回家,到现在我还是很怀念黄昏时校车沿途上的种种景色。
不过现在,你要是让我在去实验室的路上选择公交出行还是挤地铁,我一定会选择后者,因为实验室的打卡机只看时间。我也不是多么热衷于地铁出行,你知道,拿景色和通勤时间相比较,我还是觉得后者对于我的打卡重要一些,而且高峰时的路段那么拥堵,景色也不会太好看,所以公交出行就有点儿相形见绌了。“我爱挤地铁”,我把它写在这里,就把它当作是一个宣言吧。要记住,这是在走向社会的道路上,众多必经之事的其中一个。
- 本文标题:我爱挤地铁
- 本文作者:于鑫舟
- 创建时间:2021-08-14 19:06:38
- 本文链接:https://yuxinzhou.top/2021/08/14/我爱挤地铁/
-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BY-NC-SA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