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设计也是一种创造
于鑫舟

UCA4KA.jpg

在书店兜兜转转,昏暗的灯光下,一本白色封皮的书被摆放在设计类的书架上,安静却又引人注目,散发着吸引阅读的魔力。本书的作者原研哉是一位来自日本的设计大师,最近他为小米设计了一个新logo,引发网络上的一阵热议。表面上logo从形态上简单地由方变圆,但这变化背后蕴藏了许多深意。logo的再设计,乃至各种事物的再设计,是原研哉非常感兴趣的领域,这本《设计中的设计》对此就有详细的阐述。

UCAAPS.jpg

再设计,RE-DESIGN,原研哉将其理解为“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他认为再设计相比于“从无到有”的创造,更是一种创造。杯子、盘子、碗,这些深浅不同的容器,如果我们重新设计它们的形态,那么该怎样确定那个分界线呢?在原研哉策划的“RE-DESIGN——二十一世纪日常用品再设计”的展览中,以“纸管”建筑闻名世界的建筑家坂茂将传统的圆筒卫生纸再设计为四角形的卷筒,研究沟通法则的广告导演佐藤雅彦将出入境章再设计为向左飞(出境)和向右飞(入境)的飞机,探索人类下意识领域的产品设计师深泽直人将CD播放机再设计为一个换气扇的形态……设计师们通过各自鲜明的风格来重新设计、重新审视已经存在的日常用品。原研哉认为:“将这些日常用品陌生化,再进一步捕捉到新鲜感进行再设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够做到这一点,才是一个真正的设计师。”

原研哉始终迷恋事物的再设计。在工作中,他逐渐形成一套“信息建筑”的方法论,并依照这个理论来进行设计。他认为,是来自于各种感觉的外部刺激唤醒了记忆,在大脑中进行感觉的再现,生成所谓的“印象”,设计则能有意识地干预“印象”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就是“信息建筑”。于是,原研哉在设计中注重综合感觉的形成。在对妇产医院的标识系统进行再设计时,原研哉使用“布”这种材质来制作标识,传达出柔和的空间感觉,以缓解生产前后来医院静养的产妇的紧张感。

原研哉的敏锐是藏在细节里的。在小米logo的再设计中,原研哉帮助小米品牌定义了一个单词:Alive,即生命感。用一道数学公式将原本logo的方形调整成超椭圆,柔和的曲线体现了“Alive”的思想:科技越是进化,就越接近生命的形态。人们会从logo细微的变化中生成全新的印象:小米正成长为一个有温度的科技公司。而且,没有了棱角的logo能更好地融入进不同场景中。例如原研哉设计的小米环保袋,新logo的柔和曲线与袋子的褶皱材质搭配起来极为和谐,将电子产品放入这样的袋子里,能够让顾客感受到科技的生命感。

UCAXh0.png

2003年出版的《设计中的设计》,里面阐述的设计观念仍保持着影响力。原研哉秉持的“再设计”,或许不会带来惊艳的感觉,却能产生一种细微之处的感动;而这些感动汇聚起来,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生活美学观念。

  • 本文标题:再设计也是一种创造
  • 本文作者:于鑫舟
  • 创建时间:2021-06-26 16:23:48
  • 本文链接:https://yuxinzhou.top/2021/06/26/再设计也是一种创造/
  •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BY-NC-SA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